有时候感觉时间就挺多的,如果不睡觉的话,还有心情写点儿日记。

白天就感觉时间挺少的,如果睡到十点左右,起来刷一会儿手机就中午了。中午边娱乐边吃饭,下午又睡满了。晚上在电脑前做些杂七杂八的动作,好像是在水群其实,断断续续看点教学视频,感觉生活好像要有点起色了,但一会儿就九点了,然后就醒悟过来,视频时长合起来可能就只有半个小时,倒是娱乐视频看了超过一个小时。

半夜玩起小游戏,前端又来和我对接口了,但是我啥都没动,准备装睡。

躺了好久,在幻想自己的一场华丽的演讲和讲得头头是道的无数的人生哲理,仿佛自己就是赢家。哎,都没做梦,只是夜晚做了个白日梦。哪怕是在完美的幻想里,满嘴说着“他妈的”也让自己的形象显得非常的帅。

还有一副横幅,气势磅礴,and座无虚席——“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一种江湖的气派。我要告诉世人,从古至今,真正的技艺都是传承,拜师求学,用心传授,才是学习本来的样子。这种每个学生被迫分配一个老师,一个老师被迫分配一堆学生,没有产生吸引和匹配,就是一堆工具的相互利用,像是社会机器的运转。

人好为人师,可以美其名费曼学习法。说先天的,就是装逼。说没有的,就是吹逼。而说自己最近学到的、想到的,还真可以叫费曼学习法。逻辑自洽,也不无赖。

思维的“滞后”,其实就是脱节嘛。那就在于身边的人并不“先进”嘛。那又凭什么说“牛逼的人到哪都牛逼”?那是因为他先前就已经有了丰厚的见识和资源,或者有某股力量在暗中助力,别人不知道。

“中学生思维“就三种:”绩优主义务虚主义天天奋斗爱当奴隶逆来顺受型“、”我很牛逼但是人生不得志可是看到大佬我又疯狂跪舔型“、”智商决定一切我就是不行上天不公平叫苦连篇型“。三种不沾一种,恭喜你,你成熟了,但只是相对成熟,进入了”大学生思维“。对于社会人士,你还是太年轻。

年轻的梦想其实都可以实现,没有什么时间不够,时间都是被自己夺走了。

少参加点比赛,少看点没营养的网络内容,少在社交平台当显眼包,不就好了。甚至还可以剥夺睡眠。

二十四小时的一天,让人感到自在,仿佛我每天也可以抽点时间出来练习文笔和思想,当个文艺青年。

甚至感觉写了大半天,噢哟喝,才过了三十来分钟呢,才五点多,也太早了吧,放在高中室友也都还没起床呢。

一些心理作用是在无形压垮一些傻逼的。整天胡乱参加比赛,胡乱参加活动,任何的作业也要做的天衣无缝,所有的比赛、活动、作业、科研都要把自己的面子工程做到极致,整天想当励志逆袭的典范,整天把绩点之类的形式上的评价奉为圭臬,整天想当人上人,整天以为自己写论文做科研就是大神,整天以为自己学一点别人不知道的技术就是帅,整天把自己偷偷卷一些事情当成嘲笑他人的了不起的资本,整天胡乱接收一些是非信息然后开始评价别人评价世界,整天因为情绪不稳定和别人逼逼赖赖或者心里把自己想成一个悲情主角。。。这不是某个人,这是好几类人的画像。“太忙”好像变成了一个装逼词汇,但是没有人真正思考过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贬义词,是不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为自己争取时间价值的代名词,随着自己的事情被“B事”填满而变得麻木又自豪,一边嘴上骂着事情多,一边享受这种忙碌给自己带来的莫名自信的荣誉感,在绩优主义的评价体系下,“呵呵又努力了一天”的阿Q精神。

哎,消愁的小丑。

而当凌晨清脆鸟声伴随着的青涩阳光和稀薄的空气弥漫过房间,一切的思绪都是如纸张那般不可掂量的轻。

而当凌晨清脆鸟声伴随着的青涩阳光和稀薄的空气弥漫过房间,一切的思绪都是如纸张那般不可掂量的轻。

有个即兴的词组叫胜利的曙光。

就是啊,谁不曾有个自己曾经期望的自己呢,凭什么给外界的传统评价体系定义了自己。

外界也可以创造出多元的评价。艺术再小,总有受众。哲学再冷,也成门派。一切皆有可能。

不必把自己做成一台机器,或者一部工具,像火车空笼闶阆运转个不停,一班接着一班。

再享受一下宁静,再感受一下生命存在的意义。再走进人群,也许此刻又会有不一样的决定,还有仍然被称作年少的这个时刻的一个少年的梦。

再享受一下宁静,再感受一下生命存在的意义。

func morningSunrise() {
fmt.Println("The morning sunrise... A new beginning.")
}